村民邵庆波(右)打算用绿油油的豌豆秸秆喂鱼
“我是去年国庆节开始采摘第一批豌豆尖的,一直采到今年3月中旬,整个采摘期长达5个多月,平均每亩收获鲜嫩的豌豆尖300多斤,除去各项开支,每亩收入过千元,100多亩冬闲田地纯收入10多万元。同时付给村民采摘劳务费也有3万多元。”为了解宋河镇董家城村民黄树林利用冬闲田地种植豌豆尖的收益情况,3月16日,该村村支书董静拨通了黄树林的手机,还在武汉某市场“坐镇”销售的黄树林告诉董静。
瞄准市场找门路,冬闲田地也生“金”。
“常言道,一季芝麻一季豆,也不肥田也不瘦。”董静介绍说,去年9月秋收以后,听说有些年老体弱的农户不打算播种小麦油菜,于是黄树林找到村里,希望村里出面和农户商量。在村委会帮助下,黄树林免费取得100多亩田地来种植豌豆尖。
在现场,跟着黄树林种植豌豆尖的村民邵俊马算了一笔账,在黄树林的带动下,他种了10多亩豌豆尖。“第一次采摘500斤,当时市场行情好,卖了接近3000元。本来一季可以采8到10批,但去冬今春一直少雨,所以只采了7批,除去人工、种子费用,整个算下来,净落了1万多元。种水稻也不过如此。”由于有亲戚关系,邵俊马的豌豆尖销售靠黄树林。他觉得利用冬闲田地搞种植,划算。
该村今年69岁的村民王华文,把自家的10多亩田地让给黄树林种植豌豆尖。前两天,王华文开着拖拉机对豌豆田进行了翻耕。站在田边,王华文说,这些年,由于没有农家肥和绿肥,地力有所下降,每年每亩需要160元的肥料钱。今年由于有了采摘后的豌豆苗作基肥,王华文打算每亩减少一半的化肥施用量。尽管如此,他还是有点担心田地里肥力过剩。
邵庆波也是将冬闲田地出让给黄树林种植豌豆尖的农户。他的10多亩鱼塘,需要青草作为鱼饲料。他计划等3亩多地的豌豆结荚,然后用割草机将豆秸收割,投放到鱼池。邵庆波也认为利用冬闲田地种植豌豆尖,利人利己,一举多得,确实是件好事。
电话里,黄树林跟董静又挂起了“钩”。黄树林希望董书记今年继续帮他做好村民工作,利用冬闲田地发展豌豆尖种植。董书记表示全力配合、大力支持。 (吴晶 陈红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