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京山数字报纸

2020年8月21星期五

今日京山第二版 我市31名优秀医师获表彰 原创歌曲《感恩你爱的承诺》上线 京山农商行全面做深做实小微金融服务 市纪委向餐饮浪费行为亮剑 初心如磐念疾苦 使命如山探新路 市行政审批局入户走访贫困户 京山市三雷卓越轮胎有限公司 年产5万套农用子午胎生产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公示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今日京山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初心如磐念疾苦 使命如山探新路

——记驻宋河镇白竹村第一书记夏勇扶贫工作纪实

6月28日清晨,大雨滂沱,在宋河镇白竹村贫困户唐珍兵的西瓜地里,有一群人身着雨衣,冒雨抢收西瓜。只见他们摘的摘,挑的挑,还有人开着三轮车,把西瓜运到集镇商贩处。

在唐珍兵的瓜田渍水,道路泥泞,采收困难,今年的种瓜收入就要“打水漂”时,接到贫困户的求援电话后,他二话不说,立马带着驻村工作队,帮唐珍兵紧急采摘西瓜,从而为贫困户避免了损失。

这个带着工作队帮贫困户排忧解难的人就是市国土资源局宋河分局局长、驻白竹村第一书记夏勇。

一个动作,一件小事,虽是生活中不经意间的镜头,却能折射一个人的肝胆与情怀。夏勇,用辛勤的汗水、无华的脚步,演绎着使命在肩、初心如磐的扶贫影像。

贫困户的“勤务员”

“夏书记,你今天到不到村里,我想请你顺路帮我到街上取个快递吧!”“夏书记家里没菜了,跟我到超市买两斤肉行不行?”“夏书记,我这有两百来个鸡蛋,能不能帮我卖了啊!”“夏书记,我老毛病发作了,你能不能开车把我送到镇卫生院!”……

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只要群众呼唤,夏勇都不会推辞。他的电话就是乡亲们的“民生热线”,他以为民尽责的情怀诠释初心和使命。

今年45岁的贫困户高美娥不会忘记,2014年,她的丈夫因车祸成了植物人,需要有人护理;儿子还小,刚刚上初中;年迈的公爹长期身体有病。就在高美娥走投无路时,村里来了工作队。在进村入户摸底排查中,夏勇了解到高美娥的实际困难后,安慰她说,你放心,只要有党组织在,有工作队在,一定会渡过难关。为了帮助高美娥,夏勇安排她参加人社部门组织技能培训,顺利取得家庭护理证,并成功申报家庭长护险岗位,这样,使高美娥在家护理病人的同时,可以得到一定的生活来源。2016年初,高美娥考虑到仅靠长护险收入,无法解决孩子上学等家庭必须要的开支,想去打工。夏勇帮忙联系到市内一家大型企业,为高美娥提供工作岗位。高美娥放心不下家中的病人,夏勇就安排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每天轮流到高家服务。夏勇亲自带头,协助高美娥的公爹照料她的丈夫,为病人翻身、擦拭、洗头、洗衣、倒屎倒尿,使高美娥能安心务工。2018年,高美娥的公爹去世之后,夏勇又协助高美娥把丈夫送到福利院。在村支部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现在高美娥的儿子大学毕业顺利找到了工作,她每个月也有四五千元的工资,日子越过越好。“没有夏书记和工作队,真不知道我这家人现在是死是活。”提起夏勇和工作队,高美娥感激地说。

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贫困户陈安华想通过发展养殖脱贫没资金,夏勇毫不犹豫地取了7000元钱,送到陈安华手上。贫困户油菜籽销路不畅,卖不上好价钱,他动员贫困户加工成菜籽油后,通过微信群进行推销。贫困户种植的西瓜等农副产品不好销售,他托朋友,找关系,联系集镇的商铺商贩帮忙销售。村民们都夸他是贫困户的“勤务员”“贴心人”。

贫困村的“领头雁”

白竹村是重点贫困村,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1户,142人。

2014年以前,白竹村是党建三类村,支部软弱涣散,缺少战斗力和凝聚力,先后有多名支部书记受到党纪政纪处分。自从夏勇进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后,他从抓党建、强班子入手,以惠民生、促脱贫为突破口,以情动情、以心换心、真抓实干,用点滴变化赢得了村民真心点赞,人们都说他是贫困村的“领头雁”。

过去,白竹大桥毁损严重,导致行人车辆通行困难,严重制约了村级发展,一直被老百姓所“诟病”。为了解决民生期盼,他到市内一家爱心企业拜访,把村里的情况如实向总裁反映。总裁被夏勇真心为民、真心为村的情怀所打动,当即表示资助100万,帮助该村重修白竹大桥。2019年,投资130万元的大桥竣工时,村民自发购买鞭炮庆祝,以示对夏勇和工作队的感谢。

夏勇了解到,该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田灌溉困难。他与村民座谈,与村“两委”干部商量,动脑筋,想办法,落实项目,制定方案,多方筹措资金。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先后改造万方大堰2口,打漫水坝4座,开挖U型槽1200米,确保了农田灌溉;硬化通户公路8.2公里,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问题;采取接入管网和打深水井的办法,使全村450户、1560人都用上了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配备垃圾转运箱4个,垃圾桶260个,改厕210户,整治污水沟500米,清理村前村后杂灌2000平方米;建设了一栋高标准的白竹议事堂,为老百姓操办红白喜事提供了方便。

“夏书记不光为贫困户着想,对村里的大小事都很上心,我对村里这几年的变化很满意,对干部的工作也很满意。”该村贫困户老陈扳着指头,一件件,一桩桩,细说自夏勇担任第一书记后村里的变化时,由衷地感叹道。

振兴乡村的“排头兵”

在白竹村长岗岭下的池塘里,鸭子戏水,鱼儿跳跃,老板张建武正忙着给鸭子喂食。这是一家慕名前来该村从事池塘养鸭、箱式养殖黄颡鱼的私人企业。

老板张建武是福建人。2018年,在进行项目考察时,通过熟人结识了夏勇。交谈中,张老板了解到夏勇急切盼望能人和企业带动、采取贫困户入股或打工为村民增加收入的意愿后,马上决定租用该村闲置的池塘搞养殖。

箱式养殖黄颡鱼在宋河是一个全新的项目,为了帮助养殖企业迅速投入正常生产,实现企业和村民致富的双赢目的,夏勇协助企业流转土地10多亩,采取“党建+合作社”的模式,动员2名村民入股、6名村民就业的方式进行合作。这样,不仅每年可以为村集体带来租赁收入,还为村民找到了增收门路。

“我先后投入100多万元,在白竹村进行箱式养殖黄颡鱼,另外,我每年养鸭5000只。有夏书记的支持,我对双赢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福建老板张建武真诚地说。

夏勇性格内敛,但有一股撞到南墙也不回头的牛劲儿。他深知,白竹村要实现“真脱贫、脱真贫”,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有更加稳固的产业支撑。为此,他多次出面,引进本村成功人士耿连侠回乡兴办产业。在他的努力下,耿连侠投资200多万元,流转土地200多亩,种植黄桃和猕猴桃;改造原白竹村林场荒无人烟的废弃堰塘进行养鸭,并带动10多名村民实现务工。随着事业的发展,耿连侠基地需要的务工人员将越来越多,特别是为受疫情影响滞留在家的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

2016年,在夏勇的帮助下,村民吴光兴成立林下养鸡专业合作社,带动3个贫困户搞养殖增加了收入,成功脱贫。热心为能人回乡开辟桑葚采摘园服务。协助村民和贫困户开发山桐子基地200亩,给白竹村致富带来新希望……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每天都在用汗滴滋润土地,用脚步丈量生活,用辛勤收获事业,用实干凝聚民心——这就是党员夏勇使命在肩、初心如磐扶贫影像。

(全媒体记者 郭树莉 通讯员 陈红革)

记者手记:

初心如磐,使命如山。从精准扶贫到振兴乡村,从完成脱贫的历史使命到探寻致富的航向,一幅幅画面、一帧帧影像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奋斗初心和为民情怀。心中为念农桑苦,耳内如闻饥冻声。落地生根、担当有为是他的工作态度,成为了白竹村第一书记,他便在这里扎下了根。根深才叶茂,本固才强基,正是有这样的认识,夏勇才能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盼群众之所盼,在最艰苦的基层一线挥洒汗水、无私奉献,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干实事、谋福祉,人民心中抹不去的是他根植于内心的善良以及外化于行的使命和担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今日京山报社
ICP证:鄂ICP备16000180号 技术支持:瑞安快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