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京山数字报纸

2019年8月2星期五

今日京山第三版 同庆“八一”建军节    共叙军民鱼水情 罗店药材种植助农增收 永漋改厕改出幸福感 蔬菜丰收菜农笑 脱贫摘帽不忘带动乡邻 石龙陈湾村获省级荣誉 三阳村社换届“回头看” 雁门口整治消防隐患 宋河“掌上服务”再升级 曹武打造特色“妇女微家” 永兴贫困生收到爱心款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今日京山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脱贫摘帽不忘带动乡邻

——记坪坝镇致富带头人吴昌成

坪坝镇洞冲村贫困户吴昌成,因病致贫多年,却始终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他依托政策,凭借自己的勤劳苦干,通过发展规模养殖,用2年时间摘了贫困户的帽子,同时还带动了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

家庭变故 一贫如洗

吴昌成初中毕业后开始以放鸭为生,凭借这项生计,一家的吃穿用度本不成问题。但为了给前妻治病,负债累累。虽然花费了昂贵的医药费,但前妻还是被病魔无情地带走了。后来吴昌成组建了新家庭,现共同抚养两儿一女。本以为生活可以从此步入正轨,然而,一场意外又降临到这个不幸的家庭。

以前,家庭支出都用在前妻的治病买药上,房子年久失修,一到雨天就会“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某日放晴,吴昌成在楼顶分拣瓦片时不慎坠落,致使颈椎断裂受损、眼眶骨裂、脸颊破成四块,所幸没伤到眼睛。突如其来的意外让他又背上了近10万元的债务,一贫如洗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生活上步履维艰。

2015年8月,吴昌成在村里通过精准识别、评议等程序,定为贫困户,建档立卡4人(继女已出嫁)。

精准施策 一本万利

2016年,吴昌成一家搬进了新建的100平米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住房问题得以解决。驻村工作队在制定“一户一策”扶贫计划时,了解到吴昌成以前养鸭为生,养鸭技术过关,只是苦于缺少资金。于是,驻村工作队便帮他申请到了10万元的小额扶贫贴息贷款。正是这10万元的扶贫贷款,让吴昌成“借鸡生蛋”,顺利摆脱贫困。

吴昌成用贷款买了5000余只鸭苗,当年即获利5万余元。2017年,吴昌成扩大养鸭规模到1万多只,获利10万有余,一举脱贫,还清了所有外债。

因为还清了贷款,信誉度较高,2018年吴昌成续贷了5万元。次年,又再次扩大养鸭规模,达到16000多只,获利18万元。同年底,吴昌成的长子吴星星到潜江取经稻虾连作经验技术,回来后便注册成立了昌成家庭农场,与本村12户村民签订10年的土地流转合同,按照每年每亩600元的价格流转了50亩土地。今年4月,标准化稻虾连作基地建成即投放了2万元的虾苗。目前,这批龙虾已陆续上市。

感恩回馈 一马当先

从债务缠身到摆脱贫困,再到走向富足,吴昌成只用了短短3年时间,他很庆幸自己赶上国家精准脱贫的好政策,也很感激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精准帮扶,时常想着要回馈村民,建设家乡,带动村里其他贫困户兴业致富。

2017年开始,规模养鸭超过了1万只,吴昌成夫妻二人顾不过来,于是按照每人每月2000元的工资请了三人帮忙,其中包括贫困户张德平和张本荣两人。

2018年,张本荣有意自己养鸭,但没有资金,吴昌成就依靠多年在业内留下的良好信誉和口碑,以自己的名义帮他们赊欠鸭苗和饲料,把自己多年的养鸭技术全部倾囊相授。张本荣缺少养鸭的垫草和网子时,吴昌成就把自家的给他用。2018年市场行情不好,张本荣的鸭子卖不出好价钱,吴昌成就通过他的渠道帮张销售。张本荣通过养鸭也赚到了钱,贫困户吴杨柳日前也向吴昌成表达了发展规模养鸭的意向,希望得到吴昌成的帮助。

从贫困户蜕变为脱贫户,吴昌成感触地说道:“以贫困户为荣的思想是不正确的,我一直坚信财富是勤劳的双手创造出来的,今后不管是谁,只要是想通过养鸭发展产业的,我都会竭尽全力给予帮助。”(胡聪)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今日京山报社
ICP证:鄂ICP备16000180号 技术支持:瑞安快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