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冬日的暖阳洒在绿林镇吴集村的墙面,不少村民趁着晴好天气,走出家门,聚在一起聊天闲谈。
吴集村位于绿林镇南部,京绿旅游主干道北段,距离集镇4.5km,全村共有3个村民小组,125 户468人。现有村“两委”干部3人,党员34人,后备干部2人。
近年来,吴集村党支部始终坚持将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和“动力源泉”,绘就产业兴、生态美、乡风淳、百姓富的锦绣画卷。2017年吴集村被纳入湖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2019年被评为湖北省“省级生态村”,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评为“国家森林村庄”,2022年被国家住建部提名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党建红”绘就村强民富幸福画卷
该村完善“村党支部——村湾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组织架构,建立4个党小组,根据人口密度、党员分布等情况推选6名党员中心户,每名党员中心户联系5-8名党员,每名党员悬挂“党员家庭”标识牌,联系10-20名群众,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理论素养。建优后备干部队伍,从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毕业大学生等返乡优秀人才中培育后备力量2名,由党支部书记结对帮带,制定“一人一策”培养计划,积极组织协调1名在村工作的后备干部前往沙洋、钟祥等地开展系统培训,学习乡村建设、农旅融合、基层治理等工作经验。
结合农村党员队伍实际,探索落实“目标式、定岗式、跟踪式、服务式”管理的党员“四管”模式,构建党员分类管理新格局,让在职党员“有位更有为”、无职党员“有岗更有责”、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老弱党员“暖心更安心”。
“产业金”绘就硕果飘香富足画卷
该村引回返乡创业青年辛波,成立湖北初禾源生态农贸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3200万元,分三期建设年产800吨蜂蜜、葛粉生产线及中药材生产加工项目,将农特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利用“初禾源”商标,打造绿林特色旅游产品,实现了本地农特产品“产加销”一体化运营。流转种植基地60多亩,引导农户订单种植紫薯、中药材、菊花等农特产品,实现“订、产、收”闭环发展,落实“强村富民联结”“土地流转联结”“联农带农联结”三种联结机制,带动农户务工就业30余人,有效促进农户增收,户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
新建吴集村产业链党小组,通过将分散经营的企业组织起来,信息互通,资源整合,互惠互利,形成企业、村集体、农户联合共赢的局面。
筹集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和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140万元新建农产品加工厂房800平,对外出租给市场主体湖北初禾源生态农贸有限公司,对紫薯、蜂蜜、葛粉等农特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包装,前三年免租金,后面每年收取一定租金。
吴集村党支部牵头,引导村“两委”、村民集体入股,成立杜家塌农旅发展服务有限公司,通过自主经营,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组织动员村内泥瓦匠、木匠、电焊工、钢筋工6人组建工程建设服务队,承接自来水入户、道路硬化、河道整治等项目,农民工匠日工资为100元至260元,年人均增收可达1万元至2万元,公司年增收达12万元,实现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民家庭经济收入增收的双赢局面。
做实生态种养和文化旅游两大特色产业文章,与绿林山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合作,作为公司青少年研学课程教学点,年接纳中小学生可达2万人次,村集体每年可增收2万元。依托绿林旅游品牌,发展民宿农家乐8家、葛根种植30亩、桑葚采摘园30亩、花卉苗木150亩,农户每亩每年可获得流转金500-700元,转移剩余劳动力50余人,每年农户从中直接受益60万元。
“乡风蓝”绘就民淳俗厚和谐画卷
群众主体夯基础。依托党群服务阵地,定期向群众宣传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打通“民意会客厅、网格情报员、村口意见箱、线上传声筒”四条渠道,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形成常态化问计于民工作机制,切实提升群众归属感。
党员带头组建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协商制定《村规民约》20余项,发放倡议书125份,大力倡导文明风尚,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运用积分制管理实行正向激励,评选“文明家庭”2户、“最美庭院”2户、“好公婆”“好媳妇”等优秀家庭角色2个,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作用,发动群众全面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和美乡村成效初显。
以党支部为核心,建立吴集村中心警务室,落实“一村一警”,组建党员牵头、群众参与的村民议事会、矛盾调解会、安全巡逻队等自治组织,增强“群防群治”力量,织密基层治理网。推行湾长理事、信访代理制度,党员户每月对左邻右舍矛盾纠纷排查梳理,各类矛盾纠纷党员先行调解,重点矛盾纠纷在党员主题活动日由“党员议、党员解”,推动矛盾纠纷调处在萌芽状态,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刘琴蓉 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