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京山数字报纸

2022年11月18星期五

今日京山第二版 我市部署新闻宣传和信息工作 市人大代表述职评议会召开 我市筑牢燃气安全防线 京山高新技术企业亮相高交会 我市开展医保电子凭证推广应用培训 市人大“破冰行动”助力企业发展 全市代理记账机构全部实现“持证经营” 汉口学院2023届毕业生来京山校区实习 魏汉林:农机奏响幸福曲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今日京山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魏汉林:农机奏响幸福曲

说明书里学来的行家

农机是买回来了,可怎么用呢,魏汉林一头雾水。

“刚开始接触水稻收割机时,完全不会操作,只能拿着说明书在自己田地里学习。”魏汉林说,“有一次不小心开沟里去了,不知道怎么退上来,后来实在没办法,找人推上来的。”

在魏汉林看来,“这农机有脾性的。”经过不断试错,总算是摸清了它的性能和脾气,操作终于顺利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农机部门也是帮了不少忙。京山是农机大市,在全市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每年定期对农机专业户、农机大户等进行农机科教知识系统培训,提高其职业技能。

技术的熟练跟业务的拓展两相促进。魏汉林接到的第一笔水稻收割业务,就在本村二组,15亩的地,当时用了7个小时左右。

“那时候,工钱大概是60块钱一亩地,很多村民并不舍得花这个钱。”是眼见为实的便利让大伙慢慢接受农机,“以前一亩地得一家人忙几天才能割完,现在机器二十几分钟就收割好了。省去了体力,也省去了时间。”

活多了,农机的损耗也大了。“车子一有故障就在瓦庙街上修,别人去上街看到了就问是谁的车,慢慢的就都来找我收割稻谷了。”魏汉林没有想到修车的过程也变成了打广告,“说到底,是农民认可了农机。”

逐渐地,魏汉林也建立起自己的“生意圈”,瓦庙、百子桥、阮沟、江桥、吕冲、郝巷、郑岭、界子山......周边的村子都成了魏汉林的主战场。

农机车里奔来的幸福

传统收割,粮食入库要持续一个月时间,割谷、打谷、晒谷......每个环节都要耗费人力。如今,稻谷从农田到粮仓只要几个小时,机械化耕作已成主角。

而魏汉林也成了农民小康路上的主角。

随着操作技术的不断提升,魏汉林的农机设备也不断更新换代。今年,他又投入10万元,购置了一台大马力的收割机,开始走出雁门口镇,前往钱场镇、石龙镇等地开展跨区作业。

积攒积蓄,购置农机,赚回成本,继续购置……类似于企业的投入积累和再投入。十几年来,魏汉林的战斗是一个人的,却也是一个时代的。

今年春耕秋收,京山有8万台农机参与作业,这也就意味着,有8万个像魏汉林一样的农机手,和像魏汉林一样的关于尝试和改变的故事。

开农机一年要忙活三四个月,魏汉林还将村里外出务工村民闲置的田地流转过来,种植面积扩大到70亩。“开农机加上农田,一年的收入能有十几万,生活是越来越好了。”魏汉林很知足。

“现在国家的惠农政策好,只要好好加油干都能过上好日子。”魏汉林是村子里第一批购置农机的村民,他的成功来自他的眼光和勇气。

不同于父辈,魏汉林的一对子女都已成年,他们选择出去闯荡自己的人生。57岁的魏汉林却并不想就此“退休”,他深爱着这片土地,“能够参与稻田里的机械化转变,我觉得很有成就感,我要继续再干上10年。”魏汉林信心和干劲兼备。

村里也有一批被魏汉林鼓舞和带动的农机手,如今,大伙一起驾着农机奔跑在小康路上。(全媒体记者 魏梦婷)

记者手记:

忆往昔,丰收时刻,农民在田间弯腰收割,时不时起身捶捶腰板......

看今朝,秋收季节,大型收割机轰隆作响,驰骋在希望的田野上......

随着时代的变迁,“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方式逐渐成为历史。谁又能说这不是党和国家的政策带来的巨大变化?

随着农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在效率和效益面前,大规模机械化操作凭借无与伦比的优势取代传统人工,成为了绝对的主流。而像魏汉林这样的农机手,也无疑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们各自奔忙在收获的路上,确保在秋收结束时,农民辛辛苦苦耕作的成果能颗粒归仓。

今年,市财政局按照“自主购机、定额补贴、先购后补、县级结算、直补到卡(户)”的原则对我市购买了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的农民及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给予了农机购置补贴,共为884户农机购买者及组织发放了农机购置补贴1105.292万元,有效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无论是“老把式”,还是“新力量”,都会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共同奏响田园新旋律。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今日京山报社
ICP证:鄂ICP备16000180号 技术支持:瑞安快网